習近平講述的故事丨“僑批”紙短 家國情長-新華網

    <th id="sqzaw"></th>
  • <span id="sqzaw"></span>
  • <button id="sqzaw"><tr id="sqzaw"><u id="sqzaw"></u></tr></button>

      1. <th id="sqzaw"></th>
      2.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04/ 24 16:24:10
        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丨“僑批”紙短 家國情長

        字體:

          “批”一封,銀幾許,跨越山海,輾轉歸鄉。

          潮汕地區是我國著名僑鄉?!皟S批”是中國海外華人華僑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這些“僑批”已成為研究近代華僑史的珍貴檔案。

          紙紙“僑批”記錄了一段怎樣桑梓情深的歲月?又蘊含了怎樣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本期《習近平講述的故事》為您娓娓道來。

          潮汕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祖籍潮汕的海外僑胞有1500多萬人?!皟S批”是中國海外華人華僑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當年,大批潮汕人“過番出?!?、打拼異鄉,將“僑批”寄回國內,留下大量具有珍貴文獻價值的華僑家書。

          位于汕頭市的升平路,曾是許多潮汕僑胞離鄉必經之路。當年,從這里出海的人們希望通過在外打拼改變家中境遇,“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活都愿意干”,從不忘記“錢銀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的臨別叮嚀,稍有余錢,就會寄給家中。

          19世紀后期,很多東南亞潮汕僑胞的聚居工作地遠離港口城市,既無銀行、也無郵局,就由往返家鄉和南洋之間帶貨的老鄉把兼有寄錢和傳情功能的信件捎給親人?!皟S批”便成為了親情和經濟的雙重紐帶。

          上世紀20年代,汕頭澄海青年蘇君謙與友人在家鄉先后成立讀書會,創辦小學。而后,蘇君謙赴海外謀生。1938年,學校開始發展黨組織,并經常開展抗日宣傳工作。蘇君謙獲知后十分高興,便和朋友捐資,通過學校將錢款轉至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為辦學經費。

          以前,很多“僑批”都存放在農村老屋里面,得不到保護。近年來,各界對“僑批”的保護修復工作更加重視,“僑批”文物得以更好傳承。

          今天的汕頭,正充分發揮僑鄉優勢。放眼華夏大地,僑心僑力僑智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監制:袁炳忠

          監制:李拯宇

          出品人:孫志平

          制片人:樊華、張平鋒

          統籌:韓珅、王志斌

          編導:彭卓、李林欣、甄曉博

          記者:姜賽、霍思穎、李嘉樂、詹奕嘉

          包裝:夏勇、王藝璇(實習)、賈亦珍(實習)

          海報:夏勇

        ?

          部分素材來源:

          汕頭市委宣傳部

          汕頭融媒集團

        ?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56788
        在线免费艹啪

        <th id="sqzaw"></th>
      3. <span id="sqzaw"></span>
      4. <button id="sqzaw"><tr id="sqzaw"><u id="sqzaw"></u></tr></button>

          1. <th id="sqzaw"></th>